目前分類:育兒知識 (1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身為兩任兒子的媽媽,該怎麼拿捏分寸,
媽咪原則就是犯錯不能第三次,第三次就是處罰,
一般而言,是先從柔性勸導、嚴厲告知、及處罰。
就算是小菘他還小我也是這樣的標準,
或許有媽咪會質疑,小菘還小他懂嗎?

可能我們覺得他小不懂事 但實際上 他只是還小不會講
但不代表 不懂事或是聽不懂 只是礙於語言發展尚未成熟不會用說的表達罷了

處罰這一個部分,我極少使用,但敞若犯錯則是狠狠修裡算總帳。

小菘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圖說:如果小寶寶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發展出點頭的動作時,可得提高警覺,別以為寶寶發展快速,超乎常
人,對母親的訓話頻頻點頭表示贊同,那可不是一種好現象。


寶寶大約10個月大時學會了搖頭。不過,不要以為他真的知道搖頭就是說「不」的意思,他可能只是
好玩;慢慢地,經過和父母親的互動,他逐漸了解到「搖頭」這麼好用,原來就是說「不」。不喜歡母親
餵的東西,就大力地搖頭,媽媽會換另一種好吃的食物;玩得正高興時,媽媽要帶她去洗澡,只要用力地
搖搖頭,就可以暫時制止媽媽而繼續玩耍;生病了需要吃藥,盛滿藥的小湯匙送到嘴邊,拼命地搖頭表示
不滿,因為他知道這不是好吃的東西。


文章標籤

小菘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寶寶為何搖頭晃腦?

PARTⅠ.門診常見寶寶搖頭晃腦案例


汐止陳正恒小兒科診所院長 陳正恒


寶寶搖頭晃腦的情形有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,如覺得搖頭晃腦是件有趣事,可以引起別人注意,或神經肌肉尚未發育完全,所產生的動作;另外則可能是病態的,如嬰兒點頭式痙攣或委瑞式症,此時,最好到醫院請專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。


【個案一】

文章標籤

小菘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會克服困難,
不僅提高了成就感,更對自己產生信心

感覺統合理論是由南加州大學愛爾絲 (Ayres)
博士研究出來的
,是指一個人體結構內分佈有各種感覺系統,如前庭平衡覺、聽覺、觸覺、視覺、肌肉關節覺等,當有任何外界刺激被以上感覺器接收時,這些訊息被輸送到大腦做分析組織處理之後,大腦就會發出指令產生認知,反應身體的姿勢、動作,並協調情緒、思想、記憶以及學習,讓身體各部份表現出該有的反應行為,
這就是感覺統合。感覺刺激是神經系統的食物或是說營養。

每一種感覺就是一種訊息,如果沒有各種感覺充分供應,大腦神經系統就無法適當發展,需要各神經感覺持續不斷的供給營養才能發展並發揮功能;所以感覺統合發展不但影響我們整合訊息的能力,連帶關係到個體的行為表現和學習能力。

新聰明感統定義:聰明與效率取決於如何善用最強的連結 (大腦突觸連結神經元彼此連結溝通)
,促進孩子未來能獨立面對外界不斷變化的競爭能力。


文章標籤

小菘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台灣,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幼兒百分之九十以上對家塵過敏。居家時,建議家長,不要使用地毯、彈磺床、榻榻米、厚重布的窗簾,而應更換為瓷磚地板、百葉窗、木板床,及沙發最好是皮面的。

過敏就是身體對一種或多種原本無害的物質,產生的不正常反應。有過敏體質的人,對某些過敏原(如家塵等)會產生過敏抗體,而出現過敏的反應如(氣喘)。有過敏傾向的胎兒及幼兒,過早暴露在過敏原和其他的誘發因子,會對於環境中的過敏原特別敏感,如果反覆的受病毒感染,會造成更嚴重的過敏症。

 

百分之卅五的學童有過敏症:

 

台灣的空氣污染問題日益嚴重,戶外汽機車廢氣增加,室內密閉空間的空調系統,使過敏原如塵 、二手煙不易排出到戶外,再加上人口密度高,傳染途徑增多,加上職業婦女以牛奶代替母乳育嬰,使得過敏症的比例逐年的增高。

 

常見的過敏症有氣喘、過敏性鼻炎、結膜炎、異位性濕疹以及蕁麻疹等。根據一九九一年的統計,百分之卅五的台灣學童有過敏症,其中以過敏性鼻炎和氣喘居多。台北的氣喘病患,廿年來增加八倍,達到百分之十點七九。

文章標籤

小菘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家中若有小小baby在四個月後,要開始要添加副食品時,
請爸比跟媽咪要多觀察,若您的baby有便秘情況,
請務必停止餵食副食品,在等一陣子在嘗試餵食,
每位baby成長情況不同,因而腸胃成熟度也不相同,
若有給予富食品或米麥精時,有便秘情況請在多觀察一段時間。

一般就我個人而言,我建議四五個月在添加米麥精給小baby會比較順利,
對baby也不會覺得負擔~

提供給各位參考

文章標籤

小菘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醫學小常識】關於生長激素
研究指出:與人體生長所需最有關係的生長激素,
在沉睡階段分泌的量最多,尤其嬰幼兒在睡眠時所釋出的生長激素幾乎是清醒時的3倍或以上。
而且要有足夠的生長激素,才能促進神經系統和腦部發育,寶寶也才能健康成長。

另外,睡眠也能加強釋放肌肉生長與修復的主要激素,
生長激素能幫助嬰幼兒燃燒脂肪,進而轉化成肌肉能量,
幫助身體強化韌帶與肌腱,加強蛋白質合成等。


文章標籤

小菘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「寶寶漸漸長大,差不多可以送他進幼稚園了,除了學習新知,還可以交到新朋友,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!」──當爸爸媽媽萌生這些想法時,其實出發點都是為了寶寶好,希望寶寶能提早學到日常生活技能。不過,相信有不少父母曾經聽朋友說,送寶寶入園就讀的第一天,就像是上演十八相送,寶寶不願意進教室,反而抱著爸爸媽媽大哭,哭到連父母都不忍心,甚至想放棄讓寶寶念幼稚園的念頭。其實,面對寶寶出現的分離焦慮,家長應該循循善誘,才能幫助寶寶勇敢踏出獨立的第一步!

觀念篇

揭開分離焦慮的真相

有些爸爸媽媽為了培養寶寶獨立的習慣,會讓寶寶一個人在家中的遊戲室玩耍,或是請他獨自完成某些簡單的家事,希望能在寶寶入園就讀前,先調適好他的心情;但沒想到,平常都不哭的寶寶,一進入幼稚園後,竟然每天都是淚眼汪汪地目送爸爸媽媽離開,令家長不禁懷疑,難道是平時的訓練不夠嗎?其實,要減輕寶寶的分離焦慮,不只是讓他獨立完成許多事,環境及其他因素的影響,也都是重要關鍵,先了解分離焦慮的意義,爸爸媽媽才能輕鬆帶領寶寶成為獨立小超人。

為什麼會出現分離焦慮

對許多父母來說,大部分的人都會認為寶寶在入學就讀時,才會有分離焦慮的情形發生,但臺安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廖笙光表示,從學理的角度來看,分離焦慮並不是入學所造成的,而是不管在什麼情形下,只要主要照顧者一離開寶寶的身邊,寶寶就會產生明顯的焦慮情緒或哭鬧行為,當照顧者回到寶寶身邊與他重聚以後,寶寶也會因為其性格及安全感的程度高低,而有不同的依附反應,像是:對爸爸媽媽繼續哭鬧,或依舊維持平淡的情緒反應。若寶寶較有安全感,就會對主要照顧者破涕為笑,此狀況是屬於良好的依附反應。

產生分離焦慮的年齡

小菘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不要讓「蹲馬桶」成為孩子的恐懼
訓練孩子蹲馬桶需要時間與耐心,以免孩子用憋尿來逃避!

有些家長會跟醫師、老師說,孩子怎麼教都不會蹲馬桶,甚至用打罵也不見效,不知如何是好!

讓孩子學習用馬桶上廁所,是成長過程中必要的訓練,這樣才能避免學齡孩子的便秘與尿床問題。那麼,究竟該如何教導孩子坐馬桶,脫離尿布行列呢?其實,正確引導方式相當重要,而且不要用打罵或強迫,以免孩子對「上廁所」視為畏途,就更能教會了。

訓練如廁的最佳時機

兩歲左右

一般來說,在孩子一歲半到兩歲左右,是訓練孩子坐馬桶如廁的最佳時機。這時的幼兒已經不會像襁褓中嬰兒一樣,「有就尿、有就拉」,換句話說,他們此時已經能夠控制膀胱與肛門的括約肌了。此外,兩歲的孩子也能聽懂簡單的語意,可以被「教導」了。

小菘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副食品DIY,為寶寶健康把關!
副食品的製作一開始都要以「原味」為出發點,不管是什麼山珍海味,過多的調味對於寶寶來說都是不適合的。

為了給寶寶最天然、營養的食物,因此從寶寶出生開始,母乳就是寶寶營養來源的首選;但是當寶寶成長至四到六個月大,需要開始添加副食品時,許多家長們可能就開始擔心:市售的副食品夠健康嗎?會不會遭受污染呢?寶寶的健康當然要由家長自己來守護,自己動手製作寶寶的副食品,品質不但更有保障,裡頭所

包含的父母愛心更是無可取代喔!

寶寶吃副食品的階段

寶寶一開始嘗試副食品,由於不熟悉奶類之外的食物,且咀嚼吞嚥、消化吸收的能力也還未成熟,因此要漸漸從湯汁、糊狀等較稀的食物型態,慢慢轉變為泥狀或固體而至習慣成人的食物:

4至6個月

一般而言,寶寶從四個月起,就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了!4~6個月大的寶寶,可先從五穀類當中的米糊、麥糊,以及蔬果類的菜汁、果汁等開始「嚐鮮」;不過由於麥糊有可能引起寶寶過敏,因此建議最好先從米糊開始餵起,等寶寶適應之後,再嘗試其他的食物。

小菘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當孩子耍賴哭鬧時,家長切忌採取「寶寶罵不得」的消極態度,只要父母能夠不厭其煩地慢慢教導,就可教出明理的下一代!

每個當過小孩的人都知道,「聽話、守規矩」幾乎就是好寶寶的專屬代名詞;為人父母者,也總是因家裡的寶寶聽話乖巧,而感到驕傲、寬心。但是有些爸比媽咪也會發現,為什麼家裡的寶寶總是愛耍賴、不聽話,同樣的規矩即使重申了好幾次,軟硬的手段兼施,最後還是以寶寶的哭鬧來結尾?其實父母只要以同理心來了解寶寶,並從日常生活建立規矩,甚至以身作則,才能讓寶寶了解好規矩的意義與重要性。

孩子,你為什麼耍賴?

當寶寶出現耍賴、不聽話的情形時,絕對不會是「無緣無故」,背後一定有其動機與原因,因此不可只是一味地責罵寶寶脫序的行為。

一、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

隨著年齡的增長,孩子開始擁有自己的主見與想法,但卻尚未學會管理自己,因此面對大人的規定而有所意見或者不滿時,礙於表達的不完整,或者是不懂得如何說明,便會以反抗、不聽話的表現,做為另一種形式的表達。

小菘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用藥謹慎小心,孩子健康一等一!
親愛的孩子,為了不讓爸比媽咪為你擔心,乖乖吃藥打針,身體才會快快好喔!

中秋佳節的來臨,面對秋老虎的威力加上燒烤大會的不正常飲食,只要稍不注意,孩子很容易就生病了。孩子一生病,對育兒經驗不足的爸爸媽媽來說,可是一件令人心驚膽戰的大事。為了不遇到誤診的庸醫,又怕醫師開的處方沒有療效,因此打聽哪個醫師最高明,幾乎成了父母們的第一反射動作。

但是您可能也要注意另一個重點,當醫師的診斷正確並對症下藥後,爸爸媽媽餵藥的方式正確嗎?孩子有乖乖服藥嗎?藥物雖能治病,但正確的使用方式才能發揮藥物本身的功效,也才能讓孩子的病情受到控制,快快恢復為健康活潑的小天使。

錯誤的餵藥法,你犯了嗎?

餵孩子吃藥時,父母經常會犯許多習以為常、積非成是的錯誤,以為只要將藥物吞下肚,就是完成「吃藥」這件事。但其實藥物的服用是有許多小細節需要注意,避免不當的餵藥方式,才能達到治療的功效。

服藥勿過量

小菘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圖說:如果小寶寶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發展出點頭的動作時,可得提高警覺,別以為寶寶發展快速,超乎常
人,對母親的訓話頻頻點頭表示贊同,那可不是一種好現象。


寶寶大約10個月大時學會了搖頭。不過,不要以為他真的知道搖頭就是說「不」的意思,他可能只是
好玩;慢慢地,經過和父母親的互動,他逐漸了解到「搖頭」這麼好用,原來就是說「不」。不喜歡母親
餵的東西,就大力地搖頭,媽媽會換另一種好吃的食物;玩得正高興時,媽媽要帶她去洗澡,只要用力地
搖搖頭,就可以暫時制止媽媽而繼續玩耍;生病了需要吃藥,盛滿藥的小湯匙送到嘴邊,拼命地搖頭表示
不滿,因為他知道這不是好吃的東西。


小菘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寶寶為何搖頭晃腦?

PARTⅠ.門診常見寶寶搖頭晃腦案例

汐止陳正恒小兒科診所院長 陳正恒

寶寶搖頭晃腦的情形有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,如覺得搖頭晃腦是件有趣事,可以引起別人注意,或神經肌肉尚未發育完全,所產生的動作;另外則可能是病態的,如嬰兒點頭式痙攣或委瑞式症,此時,最好到醫院請專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。

【個案一】
8個月大的男嬰,最近時常在睡醒以後有點頭的動作,就好像大人在同意別人意見時的那種上下點頭的樣子,但是比較用力的感覺。點頭的動作持續時間並不久,有時不到一分鐘,剛開始時不注意還不會發現。不一定每次睡醒都有,沒有一定的出現時間,因此拖了約十多天才來看醫生,寶寶沒有其他發燒或感冒生病的樣子,副食品吃的不太好,到現在還不會坐。
說明:
在診間並沒有當場看到寶寶出現點頭的動作。在經過肌肉與神經發育的理學檢查後,發現寶寶的發育有明顯的遲緩現象,懷疑有腦部問題,因此安排了腦波的檢查,最後診斷為嬰兒點頭性痙攣。

這種疾病大多發作在3到9個月大的寶寶,算是癲癇的一種,除了點頭外,有時還會伴隨手部與軀幹的動作。此病的原因有很多,可能是腦部受傷、出血、感染,更早為懷孕過程中的母親感染、缺氧等等,可以藥物治療,但效果因人而異,時常合併發育遲緩或智力問題。

【個案二】

小菘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會克服困難,
不僅提高了成就感,更對自己產生信心

感覺統合理論是由南加州大學愛爾絲 (Ayres) 博士研究出來的,是指一個人體結構內分佈有各種感覺系統,如前庭平衡覺、聽覺、觸覺、視覺、肌肉關節覺等,當有任何外界刺激被以上感覺器接收時,這些訊息被輸送到大腦做分析組織處理之後,大腦就會發出指令產生認知,反應身體的姿勢、動作,並協調情緒、思想、記憶以及學習,讓身體各部份表現出該有的反應行為,這就是感覺統合。感覺刺激是神經系統的食物或是說營養。

每一種感覺就是一種訊息,如果沒有各種感覺充分供應,大腦神經系統就無法適當發展,需要各神經感覺持續不斷的供給營養才能發展並發揮功能;所以感覺統合發展不但影響我們整合訊息的能力,連帶關係到個體的行為表現和學習能力。

新聰明感統定義:聰明與效率取決於如何善用最強的連結 (大腦突觸連結神經元彼此連結溝通) ,促進孩子未來能獨立面對外界不斷變化的競爭能力。

優兒資優大腦培育的目標是將「感覺統合」對於孩子動作及學習能力發展上的影響功能,運用在發揮天生基本能力與後天優勢能力的整合上;優兒大腦科學培育中心結合大腦科學及資優教育方法,讓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克服困難,提高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心。

構成能力的三要素是:天賦、內在成就動機、知識與技巧,這也是孩子能力發揮最強的源頭

小菘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在台灣,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幼兒百分之九十以上對家塵過敏。居家時,建議家長,不要使用地毯、彈磺床、榻榻米、厚重布的窗簾,而應更換為瓷磚地板、百葉窗、木板床,及沙發最好是皮面的。

過敏就是身體對一種或多種原本無害的物質,產生的不正常反應。有過敏體質的人,對某些過敏原(如家塵等)會產生過敏抗體,而出現過敏的反應如(氣喘)。有過敏傾向的胎兒及幼兒,過早暴露在過敏原和其他的誘發因子,會對於環境中的過敏原特別敏感,如果反覆的受病毒感染,會造成更嚴重的過敏症。

百分之卅五的學童有過敏症:

台灣的空氣污染問題日益嚴重,戶外汽機車廢氣增加,室內密閉空間的空調系統,使過敏原如塵 、二手煙不易排出到戶外,再加上人口密度高,傳染途徑增多,加上職業婦女以牛奶代替母乳育嬰,使得過敏症的比例逐年的增高。

常見的過敏症有氣喘、過敏性鼻炎、結膜炎、異位性濕疹以及蕁麻疹等。根據一九九一年的統計,百分之卅五的台灣學童有過敏症,其中以過敏性鼻炎和氣喘居多。台北的氣喘病患,廿年來增加八倍,達到百分之十點七九。

易好發過敏部位及症狀

部位 過敏疾病 症狀
鼻子 過敏性鼻炎  早晨及溫差大時打噴嚏
鼻塞、鼻癢
喉嚨癢、水樣分泌物
眼睛 過敏性結膜炎 眼瞼癢、流淚、紅眼
肺及氣喘 氣喘 胸悶、咳嗽、哮喘、呼吸急促
皮膚 過敏性濕疹
(異位性皮膚炎)
癢性濕疹,皮膚乾燥,粗厚,色深
蕁麻疹 突然發生皮膚發癢、紅熱膨疹
消化道 過敏性胃炎 胃痙攣、嘔吐、腹瀉

過敏反應的發生過程,有所謂「過敏反應進行曲」或「過敏三部曲」。例如過敏症在嬰兒時期,以胃腸和皮膚的症狀比較明顯,表現出嘔吐、腹瀉、便秘、腹痛、拒奶、體重不增加等腸胃道過敏的現象,或是皮膚過敏症性濕疹表現的異位性皮膚炎。進入幼兒期則表現出容易感冒,而且生病的病程較長,時常咳嗽、流鼻水、打噴嚏,過敏性鼻炎和氣喘呼吸道過敏的機會加大。到了幼兒期的時候,在嬰兒期發生的異位性皮膚炎或過敏性腸胃炎,有部份則有改善。

小菘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家中若有小小baby在四個月後,要開始要添加副食品時,
請爸比跟媽咪要多觀察,若您的baby有便秘情況,
請務必停止餵食副食品,在等一陣子在嘗試餵食,
每位baby成長情況不同,因而腸胃成熟度也不相同,
若有給予富食品或米麥精時,有便秘情況請在多觀察一段時間。

一般就我個人而言,我建議四五個月在添加米麥精給小baby會比較順利,
對baby也不會覺得負擔~

提供給各位參考

小菘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醫學小常識】關於生長激素
研究指出:與人體生長所需最有關係的生長激素,
在沉睡階段分泌的量最多,尤其嬰幼兒在睡眠時所釋出的生長激素幾乎是清醒時的3倍或以上。
而且要有足夠的生長激素,才能促進神經系統和腦部發育,寶寶也才能健康成長。

另外,睡眠也能加強釋放肌肉生長與修復的主要激素,
生長激素能幫助嬰幼兒燃燒脂肪,進而轉化成肌肉能量,
幫助身體強化韌帶與肌腱,加強蛋白質合成等。


小菘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