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副食品DIY,為寶寶健康把關!
副食品的製作一開始都要以「原味」為出發點,不管是什麼山珍海味,過多的調味對於寶寶來說都是不適合的。

為了給寶寶最天然、營養的食物,因此從寶寶出生開始,母乳就是寶寶營養來源的首選;但是當寶寶成長至四到六個月大,需要開始添加副食品時,許多家長們可能就開始擔心:市售的副食品夠健康嗎?會不會遭受污染呢?寶寶的健康當然要由家長自己來守護,自己動手製作寶寶的副食品,品質不但更有保障,裡頭所

包含的父母愛心更是無可取代喔!

寶寶吃副食品的階段

寶寶一開始嘗試副食品,由於不熟悉奶類之外的食物,且咀嚼吞嚥、消化吸收的能力也還未成熟,因此要漸漸從湯汁、糊狀等較稀的食物型態,慢慢轉變為泥狀或固體而至習慣成人的食物:

4至6個月

一般而言,寶寶從四個月起,就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了!4~6個月大的寶寶,可先從五穀類當中的米糊、麥糊,以及蔬果類的菜汁、果汁等開始「嚐鮮」;不過由於麥糊有可能引起寶寶過敏,因此建議最好先從米糊開始餵起,等寶寶適應之後,再嘗試其他的食物。

7至9個月

五穀根莖類當中除了米糊、麥糊外,此階段的寶寶可以增加薄粥、麵條、吐司或饅頭等的攝取;蔬果類也可從原來的湯汁形式轉變成泥狀了。這個階段的寶寶主要可以開始添加含蛋白質的食物,包括蛋、豆、魚、肉類都可以讓寶寶嘗試;不過由於蛋白易造成寶寶過敏,因此可以先從蛋黃泥開始嘗試。

10至12個月

這個階段的寶寶,是進入成人飲食的準備期,原本食用的薄粥可以轉為濃粥,之前所不宜的全蛋及乾飯都可以開始嘗試,而由於這時期的寶寶大多已學會自己吃飯,因此家長可準備易使用、不易摔破的碗、盤、湯匙讓寶寶使用。

簡易製作寶寶副食品

在製作寶寶的副食品時,一定要選擇天然並新鮮的食材,尤其蛋、豆、魚、肉類更要烹煮至全熟,以免因吃進不潔食物而感染;魚類、肉類的骨頭也應去除乾淨。另外應該儘量避免添加調味料,不可太甜、太鹹、過油或者是過冷,烹調以原味為主。

一、蔬菜類

可選擇嫩葉蔬菜如菠菜、地瓜葉,或者是纖維少的南瓜、馬鈴薯等根莖類來製作菜泥,經洗淨、根莖類再經去皮、切片之後,至鍋中加水煮熟;待熟後即可取出,以湯匙壓碎或刮下嫩葉成泥狀即可。

二、水果類

製作果泥需以新鮮水果,最好是多果肉、少纖維的種類如木瓜、香蕉等,洗淨去皮之後,以湯匙挖出果肉並壓碎成泥即可。而榨果汁之後則要先經過稀釋才能讓寶寶飲用。

三、五穀類

1.米糊、麥糊:取適量米粉或麥粉加入適量奶水或開水調成糊狀即可。市面上米粉、麥粉的口味眾多,寶寶剛開始嘗試還是以原味為優先。

2.稀飯:以一杯米加入十杯或七杯水的比例,開小火熬煮成薄粥或濃粥,依寶寶月齡大小調整濃稠度即可。

四、蛋豆魚肉類

1.蛋黃泥:將全蛋煮熟後,取出蛋黃用湯匙壓碎,可加入些許開水調成泥狀。

2.肉泥、肝泥:選擇筋較少之瘦肉,可包括雞肉、豬肉及牛肉等,經絞碎後再煮熟或蒸熟即可。而雞肝或豬肝可先刮碎後再蒸熟,或是先蒸熟後再切成小塊搗成泥狀。

叮嚀

寶寶剛開始嘗試副食品時,最好一次只餵食一種新的食物,並注意寶寶糞便或者皮膚是否有異狀產生,如腹瀉、出疹子等反應;若寶寶無任何不良反應,就可以繼續增加食物的種類,而食物的份量也要由少至多、濃度由稀到濃循序漸進,讓寶寶慢慢適應「奶」類之外的食物,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菘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