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寶寶為何搖頭晃腦?

PARTⅠ.門診常見寶寶搖頭晃腦案例


汐止陳正恒小兒科診所院長 陳正恒


寶寶搖頭晃腦的情形有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,如覺得搖頭晃腦是件有趣事,可以引起別人注意,或神經肌肉尚未發育完全,所產生的動作;另外則可能是病態的,如嬰兒點頭式痙攣或委瑞式症,此時,最好到醫院請專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。


【個案一】
8個月大的男嬰,最近時常在睡醒以後有點頭的動作,就好像大人在同意別人意見時的那種上下點頭的樣子,但是比較用力的感覺。點頭的動作持續時間並不久,有時不到一分鐘,剛開始時不注意還不會發現。不一定每次睡醒都有,沒有一定的出現時間,因此拖了約十多天才來看醫生,寶寶沒有其他發燒或感冒生病的樣子,副食品吃的不太好,到現在還不會坐。
說明:
在診間並沒有當場看到寶寶出現點頭的動作。在經過肌肉與神經發育的理學檢查後,發現寶寶的發育有明顯的遲緩現象,懷疑有腦部問題,因此安排了腦波的檢查,最後診斷為嬰兒點頭性痙攣。


這種疾病大多發作在3到9個月大的寶寶,算是癲癇的一種,除了點頭外,有時還會伴隨手部與軀幹的動作。此病的原因有很多,可能是腦部受傷、出血、感染,更早為懷孕過程中的母親感染、缺氧等等,可以藥物治療,但效果因人而異,時常合併發育遲緩或智力問題。


【個案二】
10個月大的男嬰,感冒好幾天了,咳嗽、流鼻水都有,平常都在保母家,周末才接回來,回來後就覺得寶寶不斷的搖頭、抓耳朵,沒有特定的時間,好像是想到就搖頭或抓抓耳朵,食慾變得很不好,還有輕微的發燒。
說明:
在診間觀察寶寶的動作,就可以發現他一付躁動不安的樣子,時而搖頭、時而抓耳朵,脾氣變的很不好,還很愛哭。經過檢查以後,除了原本的上呼吸道感染喉嚨發炎以外,二側耳朵都有中耳炎的現象。
中耳炎有時會合併感冒出現,尤其是對耳咽管功能還不太好的嬰幼兒,更容易發生。治療只要使用適當的抗生素一段時間,便可以痊癒,但下次還是有可能會再發生。因此曾有過中耳炎的孩子,感冒時耳朵的檢查是不可省略的步驟,該名男嬰在經過藥物治療後,就不再有搖頭的動作,且恢復以前的可愛活潑。


【個案三】
一歲大的男嬰,媽媽說最近開始出現搖頭晃腦的動作,有時還會出現怪怪的眨眼睛,時好時壞,有時都沒有,有時又很密集的出現,動作好像是無法受控制。看他搖頭晃腦時,拿玩具吸引他,還是照搖,似乎轉移注意力也沒有用。男嬰除了搖頭晃腦以外,吃喝玩睡都跟平常沒兩樣,與其他孩子看起來也沒有不同。
說明:
在診間並沒有看到寶寶搖頭晃腦的動作,經過檢查,似乎又都很健康,建議家長繼續追蹤。經過一段時間的追蹤之後診斷為妥瑞氏症,這是以不自主運動為症狀的疾病,不一定是搖頭晃腦,也可以是眨眼睛、聳肩、扮鬼臉、發出怪聲等,發生在18歲以前,較多在6歲左右,時常在壓力大時出現症狀或惡化,有時會合併如過動或強迫行為等問題,藥物的控制有一定的效果,大多會隨著年紀增加而改善。


是正常?還是生病了?


寶寶搖頭晃腦代表什麼呢?有可能是健康的搖頭晃腦或病態的搖頭晃腦。寶寶本身對四周的人事物本來就充滿高度的興趣,並不斷的在學習與模仿,因此他可能見到周遭的人有這樣的動作便把它學起來;也有可能是他發現搖頭晃腦是一件有趣的事,可以引起別人的注意,或者神經肌肉尚未完全發育所產生的動作,這些都是屬於健康的行為。
相反的,病態的便有很多的可能性,最常見的便是中耳炎或外耳炎,由於耳朵不舒服,便會讓寶寶想要用搖頭晃腦來改善,時常還會伴隨著抓耳朵的動作,有時臉部的異位性皮膚炎或濕疹,也可能讓寶寶癢的不舒服而擺動頭部,或嘗試把臉拿去磨擦東西。其他的可能疾病便是一些神經學上的問題,例如個案中所提到的嬰兒點頭式痙攣或妥瑞式症等。


照顧者的觀察重點


事實上,如果單從搖頭晃腦的動作,要判定是哪一種的狀況並不容易,還需要配合其他的觀察與進一步的身體檢查。照顧者提供的訊息很重要,因為寶寶到醫院後,未必會當場表演搖頭晃腦給醫師看,因此很多的描述都須要照顧者觀察,觀察重點包括:
1.幾個月大才開始有這種現象?發作的頻率如何?越來越頻繁嗎?
2.有沒有特定的發作時間?一次可以搖多久?

3.搖頭時如果嘗試跟寶寶玩,他有沒有反應?有沒有可能中斷搖頭的動作?
4.寶寶周遭的人會不會搖頭逗弄他?寶寶常看電視嗎?
5.寶寶幾個月可以開始坐或爬?以前常生病嗎?
諸如此類的問題,父母一定要先知道,否則就無法提供給醫師有用的線索。當然,如果能夠以攝影機錄下搖頭晃腦的動作給醫師看,那會更好。有些問題,有經驗的醫師一看就能大概分辨,這樣才可以知道寶寶為何搖頭晃腦了。

 
PARTⅡ.寶寶搖頭晃腦原因——嬰兒點頭痙攣


行政院衛生署署立桃園醫院小兒科主任 裴仁生


嬰兒點頭痙攣好發於兩歲前的嬰兒,以四至六個月大為發作高峰,屬於癲癇的一種。罹患嬰兒點頭痙攣多伴有腦部病變,智能較差,動作與語言發展也比一般孩子慢。藥物為治療方式,如果治療效果不彰,可嘗試做腦部癲癇手術,來控制病情。


小寶寶慢慢長大了,抱著寶寶坐著,看他搖頭晃腦煞是可愛。在三、四個月大時,頭頸部的肌肉會較有力量,假如這時還是常常出現搖頭晃腦的動作,很有可能是肌肉張力不足,甚至是罹患了嚴重的嬰兒點頭痙攣。


好發於兩歲前嬰兒


嬰兒點頭痙攣(Infantile spasms),又稱「韋氏症候群」(West
syndrome)。好發於兩歲前的嬰兒,百分之九十於週歲前發作,其中四至六個月大時為發作高峰。發生的型態為密集的反覆點頭,這種點頭是前後點,不是左右晃動,有時甚至會合併手腳的伸展與軀幹的彎曲。大多在剛睡醒後沒多久時發作,幾乎不會在睡眠時發生。罹患嬰兒點頭痙攣多伴有腦部病變,智能較差,動作與語言的發展也比一般孩子慢。而點頭動作、特殊的腦電波波型與智能障礙是這個疾病的三大特徵。


嬰兒點頭痙攣屬於癲癇的一種,不算罕見疾病,但是點頭的動作不太像常人所認定的痙攣,所以常被家長延誤診斷的時間。點頭動作常常成群出現,有時一天就有六十幾次發作,而每次發作由一百五十次點頭動作串聯而成,發作時與發作後常有哭鬧與躁動不安的表現。


嬰兒點頭痙攣原因


常見嬰兒點頭痙攣發生原因:
1.結節性硬化症(Tuberous
sclerosis):結節性硬化症病患中,有四成會表現出嬰兒點頭痙攣;反之,嬰兒點頭痙攣的病患中,有百分之四至二十五可診斷為結節性硬化症。到底什麼是結節性硬化症呢?這是發生率三萬分之一的自體顯性遺傳疾病,腦部會有結節,幼兒時皮膚易有白斑,四到六歲時就有類似青春痘的表現,很容易合併智能障礙。當寶寶有嬰兒點頭痙攣合併皮膚病變時,要做腦部電腦斷層攝影或核磁共振檢查,確定是否為結節性硬化症。


2.Aicardi症候群(Aicardi’s
syndrome):女性,數月大時就開始抽筋,並且很難用抗癲癇藥物控制。腦部影像檢查可以發現缺乏大腦胼胝體。患者嚴重智障,脊椎骨和眼睛也會有異常。


3.百日咳疫苗:有人認為施打百日咳預防針,可能會使某些寶寶產生嬰兒點頭痙攣。事實上打百日咳疫苗的時間是二、四、六個月大的寶寶,和嬰兒點頭痙攣出現的年紀(四個月起)雷同,容易引起家長的恐慌,事實上這兩者的因果關係非常低,擔心的爸媽也可以選擇新型的非細胞型百日咳疫苗,以減少預防針可能帶來的副作用。千萬不要因噎廢食而不去打白喉、百日咳、破傷風三合一預防針喔!


4.其它病因:產前與生產過程中有缺氧-缺血性腦病變、先天性感染、遺傳性代謝異常、大腦畸形、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與頭部外傷等。


可能導致嬰兒點頭痙攣的原因


產前
產中
產後
水腦,小腦症,腦裂畸形,唐氏症,結節性硬化症,Aicardi症候群,缺氧-缺血性腦病變,先天性感染與外傷等
缺氧-缺血性腦病變,腦膜腦炎,顱內出血與外傷等
腦膜腦炎,粒腺體疾病,退化性疾病,楓糖漿尿症等代謝性疾病
發現寶寶搖頭晃腦,要小心是否為嬰兒點頭痙攣,一般醫院的診斷流程如表二。


嬰兒點頭痙攣的診斷流程


發展評估
合併發展遲緩者預後較差。
皮膚病變檢查
用紫外線燈(伍氏燈,Wood’s
lamp)查看是否有低色素斑;四歲以上時臉上是否有類似青春痘的皮膚表現。
神經學檢查
包含影像和腦電波檢查,七成以上的嬰兒點頭痙攣病童有異常發現。
實驗室檢查
染色體,胺基酸,有機酸,乳酸,阿摩尼亞,肝功能等。
藥物和手術控制病情
嬰兒點頭痙攣有百分之十至二十找不到病因,假使神經發育檢查也都沒有遲緩的現象,預後還好。可找到病因的嬰兒點頭痙攣佔八到九成,預後則較差,容易在長大後有不同的痙攣型態,且智能發展受到影響。


嬰兒點頭痙攣的治療複雜,即使單純用藥物治療也需要數月以上的時間,家屬要有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。藥物以腎上腺皮質刺激素(ACTH)和類固醇等為主。眾所週知,長期服用類固醇可能會帶來感染、高血壓、骨質疏鬆、腸胃道出血、水牛肩、月亮臉、肥胖、長不高與青春痘等副作用,因此服藥期間要時常追蹤血壓與血液中的電解質等。近來Vigabatrin這個抗癲癇藥物,似乎對嬰兒點頭痙攣有更好的控制效果,且副作用較少,因此有越來越多人使用Vigabatrin來治療嬰兒點頭痙攣。


假使發現嬰兒點頭痙攣病童的腦部有局部病兆,且對以上藥物效果不彰,可以嘗試做腦部癲癇手術,來控制癲癇的發生。


留意寶寶動作發展狀況


寶寶的神經學發育,由頭、頸開始,往軀幹與四肢依序進行,所以寶寶脖子先控制的好,接下來才能坐、爬、站、走,當寶寶已經可以翻身甚至會坐得穩時,還出現搖頭晃腦的情形,就要當心是否為發展遲緩,甚至是嬰兒點頭痙攣。爸爸媽媽可以參考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編印的兒童健康手
冊,有任何異常的動作或發展遲滯,千萬要找小兒科醫師確認,避免錯過診療的黃金時機喔!

By  ღ Q兔愛探索_小菘Jeremi~小菘媽咪。遇見3+1=幸福家庭 ღ

arrow
arrow

    小菘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